选择西部,就是选择了祖国最需要他的地方;选择教师,就是选择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选择奔赴西部支教,就是“西部红烛精神”与家国情怀交织相遇的青春奔涌。
2013年,与所有青涩懵懂的大一新生一样,马义泽进入陕西师范大学学习,而他八年的志愿公益生涯也就此拉开帷幕。
潜心摸索,志愿初心愈坚定
刚入校,马义泽就加入了青年志愿者社会助学项目“知识援助行动”。一年之中,每到周末他都要骑行五公里为一名三年级小学生做义务家教,风雨无阻。由于帮扶对象家庭困难,他还自费为学生购买生活、学习用品,学生家长多次挽留他在家中吃饭,都被他婉言谢绝。
2015年马义泽志愿的脚步走出校园,积极投身社会各类志愿公益活动。旬邑太村的夕阳下,传来他和志愿者小伙伴们脱贫攻坚的爽朗笑声;四川阆中的古镇里,闪现着他拍摄公益短片的忙碌身影;金陵寺镇房店小学的大门口,孩子们抱着他围成一团,不忍分别;天水甘谷的小路上,留下了他调研基层教学条件的一串串脚印……
脚下沾染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马义泽踏实做事、潜心摸索,在志愿公益的路上一往无前。
扎根西部,红烛闪耀中国梦
如何将陕西师范大学的“西部红烛精神”和志愿者的使命担当紧密相连?马义泽积极响应国家西部计划的号召,选择加入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作为分队长来到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支教,他志愿服务的脚步深深地印在了祖国大西北的泥土中。
无论是身兼张家川三中团委副书记、高一年级历史教师、全县播音教师等多个角色,还是初到时的方言不通、科目临时调换、生活饮食不习惯等困难,亦或是教学进展、学生心理健康、“第二课堂”等问题,都成为他做事的动力与心头的牵挂。课上认真授课,课下调研家访,课余创办社团,周末义务补课,他始终在用实际行动守护着国家级贫困县高中学子的“大学梦”。
支教期间,与病魔缠斗了两年的爷爷永远地离开了他。他强忍悲痛,回去处理爷爷的后事,在家待了不到两天时间便又被家人催促着踏上了返回支教地的路程。支教带给他的难题有很多,但最终都被他化作为前进的动力。
在数次考试中,他所带的班级历史平均分始终位居年级第一;开设了全县第一个播音艺考班,成功拓展了当地高考升学新途径,目前已有9名艺术生通过这条路考入本科高校。“泽哥让我们相信,我们都可以在这个闪闪发光的时代找到那个闪闪发光的自己!”高一十班马刚兴奋地说。
青春态度,重要关头勇发声
马义泽关心国家大事,多次在全国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突发事件中一马当先,展志愿本色,发青年之声,逐渐从一个志愿活动的实践者变为公益宣传的排头兵。
由中宣部、国资委、团中央等部委共同主办的“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演讲大赛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陕西省选派参加“青春力量”主题赛的唯一选手,马义泽以“一包辣条”为线索,分享了一名乡村支教老师的初心和守望,现场观众数次潸然泪下,最终在全国32名优秀高校青年师生参赛者中位居第八,夺得大赛铜奖,在全国舞台上传出“西部红烛”的响亮声音。
疫情期间,作为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官方微博平台、学习强国平台的网宣负责人,马义泽充分利用国家级平台的影响力优势,对疫情防控阻击战展开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勇做服务全国抗疫大局、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建设清朗网络空间的生力军和尖刀队。短短数日,官微的互动数、转发量大大增加,粉丝数量十天内增长近十万。他还曾顺利完成紧急宣传任务,并在规定时间内发布原创署名文章《疫情防控阻击战凸显“中国之治”显著优势》。截止8月底,官微由他策划发布的微博占到总量的六分之一,内容涉及竞技体育、时政要闻、联防联控等多个方面。综合阅读量达2000余万次,他每天都在争取用最快的速度和最有力的文字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
他还是西安市疫情防控应急储备志愿者的一员,在微信群中积极宣传疫情防控心理知识,和志愿者一起努力汇聚抗疫战疫的磅礴力量。此外,他精心策划了一场声援湖北之“战疫情——黎明就在眼前”线上主题朗诵会,广泛动员组织学校朗诵爱好者诵读师生原创战疫稿件,以文字致敬抗疫英雄,用声音传递战疫力量,大大坚定了广大师生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信心。
无论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事业寻根之旅西安站学生主讲人(央视直播),还是在全国高校联盟青年峰会中作志愿者经验的主题发言,亦或是在中青报上发表“两会”时事评论,担任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网宣志愿者,学校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成果展志愿讲解员、离退休处老年朗诵班教师,马义泽志愿公益的初心历久弥新。
八年志愿路,奉献爱心不言苦;一腔公益情,教育报国化红烛。马义泽在志愿服务的路上步履铿锵,其事迹曾被人民日报、新华网、团中央报道转载,先后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美育成果二等奖、“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青春力量全国高校青年师生演讲比赛铜奖(陕西赛区金奖)、“陕西省优秀共青团员”、中科院《陕甘地区农村初中教师激励项目》“优秀调研员”、西安市演讲大赛一等奖、陕西师范大学年度人物、“研究生标兵”、张家川县“优秀共青团员”、“优秀青年支教志愿者”等奖项荣誉,他的所作所为真正展现了青年志愿者“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责任担当,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生命的长度,但可以通过选择与奋斗去增加生命的厚度!毕业后,我想当一名老师,把知识和梦想带给祖国西部的孩子们,这种源于初心、守望他们成长的感觉,就是最棒的青春!”马义泽用责任担当校准人生坐标,用奉献力行激荡青春梦想,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无悔青春。
师长寄语

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许加彪
师长寄语

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黄玲
班级评议

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级文艺与文化传播专业全体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