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2017年度、2018年度“优秀士兵”,历史文化学院2019级世界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兼职辅导员。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李杰同学出生在陕北一个小县城——绥德,并不优越的家庭条件让他勤奋上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和老师同学关系融洽。高中期间他因思想积极上进、认真负责,在担任班长三年期间成绩突出、表现优异,刚年满18周岁就被班级推选加入中国共产党。虽然身体较弱,但是不论严冬酷暑,他一直坚持跑步锻炼,在本科毕业后通过体检,实现当兵的梦想,在西藏军区服役两年。新兵训练时他克服种种困难,继承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苦练各种本领,时刻准备战斗。下连队不久,他就在 “查隐患保安全”竞赛活动中,因表现优异被评为“安全稳定工作先进个人”。在艰苦军事训练之余,他克服各种困难,担任连队文书兼通信员,为连队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因表现优异,他连续获得2017年和2018年“优秀士兵”并受到嘉奖;在2018年度新训汽车驾驶员培训任务中,因表现优异、成绩突出,被评为“优秀学兵”。
矢志不渝终不改 退伍退役不褪色
李杰同志于2018年9月光荣退伍回到地方,时刻以一名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坚持“永远跟党走,永远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为了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他于当年12月参加全国研究生考试,并被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录取,攻读世界史硕士学位。他表现优秀,担任研究生兼职辅导员、世界史班班长、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宣传委员、学校党委宣传部融媒体办公室摄影记者等职务。他在协助老师开展2020级应届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派遣、调档和工作中,积极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帮助大家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一次次往返于学院、就业中心、档案馆和收发室等地点。他用热情、耐心和细致的服务态度与同学们沟通交流,不管工作有多忙,任务有多重,他始终能以浓浓的人文关怀、乐观积极的心态,有条不紊地处理好工作中遇到的各项困难与挑战,得到老师和同学们一致好评。
李杰同志在积极参加学校学院工作的同时,也争分夺秒地学习,每次上课他都在第一排,积极地与老师们互动;在班级里,他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第一时间分享学术会议活动和文献档案资料,鼓励同学们关注考雅思、出国留学、读博和就业等各种信息,在他的带领下,班级同学们关系融洽,大家能够互相帮助鼓励,共同成长,营造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疫情防控显担当 越是艰险越向前
春节期间,各地因为疫情防控采取封城措施,在这个关键时刻,李杰同志作为中共党员和退伍士兵,义无反顾地冲锋在一线。从2020年1月31日到2月17日,他志愿协助当地政府牵头多个部门组建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在过境国道路口设立防疫检查站,帮助核查登记过往车辆和人员体温和身份信息,处理各种突发应急事件;工作特别繁忙,他常常顾不上吃饭,饿了只能用泡面、面包充饥;每次值班连续八个小时,常常是夜班;漫漫冬夜,路边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寒气逼人;有时一连几天夜班,他仍然精神抖擞,毫不畏惧退缩;他还不断鼓励家人和身边的朋友积极配合国家和当地政府的防疫措施,不信谣、不传谣,他正是用这样的默默奉献诠释着“大疫之下必有大爱”的正能量;防疫检查站成立临时党支部的那天,帐篷上竖起一面鲜红的党旗,他和其他党员在党旗下庄严宣誓,下定决心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他积极交纳特殊党费,鼓励其他工作人员申请入党,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一名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李杰同志不但在地方上表现积极,申请返校后,他积极协助学院老师们开展疫情防控下的研究生管理、应届毕业生发放毕业证书、学院1990届毕业三十年校友返校活动等事宜,为学院的各项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师长寄语

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何志龙
师长寄语

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杜海斌
班级评语

历史文化学院2019级世界史专业全体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