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华,中共党员,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2018级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扎根科研:勤学善思练本领
“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在校期间,他制定合理的学习规划和明确的科研目标,认真钻研、勤学笃行,学习成绩名列班级第一。同时,他主动加强专业相关技能训练,夯实专业基础、提高专业能力,曾先后考取了国家助理社会工作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等专业技能证书。
他始终满怀学术热情,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他致力于社会学与人口学的交叉研究,钻尖仰高、求真笃实,近年先后主持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重点项目、陕西师范大学勤助实践优秀项目、国家民航局民航安全能力建设资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5项课题,作为团队主力成员参与导师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中国—世界卫生组织双年度合作项目、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河北省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保定市社科规划委托重点课题等各级各类课题10余项,部分项目成果获得相关领导的重要批示。近三年,他参与编写《时代变迁中的青年择偶与婚育》专著1部,发表G级论文7篇(含1篇已录用待刊),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口与发展研究生论坛、中国社会学学术年会、中国人口学学术年会、全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研讨会、陕西省社会学学术年会等专业学术会议并作报告发言10余次,多篇论文被评为年会优秀论文。
知行合一:以赛促学攀高峰
“知行合一,经世致用”。作为社会学专业的学生,他深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坚持致知于行、严谨求实,在社会调查中探索真理。2019年,他率领调查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在西安市雁塔区、碑林区、长安区、未央区和高新区组织开展“家庭养育成本及生育意愿”专项社会调查,收集问卷样本数据1000余份,其成果《“全面二孩”政策背景城市已育家庭的养育成本研究》在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社会学会、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等联合主办的“河仁杯”首届全国大学生社会调查技能大赛中荣获三等奖,是西部地区参赛高校中获得的最高奖项,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在以赛促学、学赛结合的基础上,他不仅关注自身专业能力提升,也注重个人核心竞争能力的全面发展。在积极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专业竞赛的同时,他充分发挥个人写作特长,参与校内外各级各类征文赛事,曾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和中国人口学会联合举办的“低生育水平应对策略”主题征文活动、陕西师范大学读书节“时光·阅读”征文活动、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科技文化节“学术线上经验百人谈”、第十届“毓秀园”散文大赛、中国邯郸大学生诗歌节征稿、“美丽宁波,山青水长”主题征文等20余项比赛中获奖,部分作品收录于《五月的幸福》、《聆听三月》、《文学港(春美如斯)》等。
坚守初心:热心工作筑青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肩在任”。怀揣着对党的崇高敬意,他不仅将党的理论知识学习当作必修课,更以优秀党员为榜样,勤于修身、严于律己,努力成为优秀学生党员。在担任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研究生第四党支部书记期间,他先后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研究生党支部书记训练营、学院党委专题理论学习会议等,作为全校唯一研究生党员代表参加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来校调研座谈会并发言,所在支部组织开展的“青春激荡,爱国有我”主题党日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活动、“师生抗疫说,献礼建党节”组织生活会等多次被学校及学院官网报道,并获得陕西师范大学“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活动一等奖、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哲思笃行,政当先锋”党史知识竞赛活动二等奖,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以“服务他人,提升自我”为宗旨,善于总结、乐于分享,积极在校内外分享自身学习科研经验。2018年以来,他先后在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明理读书会”启动仪式、首届“崇真尚行 拓新致远”学术论坛、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本科生升学工作加油站、2019级研究生学期工作总结暨新阶段学习展望会等活动中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发言,努力将自己曾经接受的关爱与指点传递下去。他还积极利用微博平台分享学习经验,其撰写的《亲测五年背书方法首次分享》和《考研一志愿+调剂复试经验》在微博阅读量累计达到280万,转发超过5000余次;在CCtalk教育平台开设的专业课背诵方法指导课程,听课人数1000余人次,播放量超12000余次。此外,他还开通了个人微信公众号,定期撰写文章分享自身成长经历、学术感悟等,在校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师长寄语

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院长袁祖社
师长寄语

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李有谋
班级评议

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2018级社会学专业全体同学